東區學英文 | 菁英東區校給碩士生的一封信 危機重重的台灣社會科學
菁英學英語的學員中,擁以不少的大學生計畫前往國外攻讀碩士班,台灣的教育學者有鑑於我國整體碩士論文素質低落與沉淪的教育環境,結合自己的學術經驗寫了一封信給所有的碩士生,娓娓道出學子正面臨的困境與建議。身為碩士生的一員有義務跟所有的碩士生,或即將進入碩士班的菁英學員分享。
給碩士生的一封信:
最近看了許多優秀系所的碩士論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我們對碩士論文的要求必須徹底修正。
過往我受許多前輩的碩士論文啟迪甚深。那些優秀前輩研究的主題,很多都是他們當初念那個科系時的目的,因此論文的每一個字都是精心選擇,每一個論證都是反覆挑敲出來的,可讀性絕對很高。最重要的是由於那多半都是涉及作者的「心之所繫」,更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嚴謹而不帶情感的論證中,所透露的濃烈情感。在這裡要向張鐵志學長致敬,儘管我已遠離民主化、政商關係的討論,但我永遠都會記得初讀學長論文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
前輩優秀如斯,後人當努力追隨。我也希望我可以跟前輩一樣,把我的心與力全部濃縮在畢業論文裡面。在社群貢獻上,無論是在理論突破還是事實揭露上面都要很傑出,在個人懷志上,則要繼續傳承前輩的自我砥礪,讓有心後人得以效法。從以前到現在,我都一直抱持這個心態,到現在並沒有動搖。
雖然志向依舊,但是卻越來越懷疑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看到太多失敗案例,多到我覺得事情不對勁。
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希望自己的畢業論文是一本垃圾。就算原先沒有想要寫出驚天動地的大作,但起碼也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可以抬頭挺胸見人。沒有人希望自己的論文不被人提起,畢竟那個成果就代表自己。那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之間的多數人都是如此看待自己的畢業論文?
因為我們面臨的現實環境以及學院制度嚴重矛盾,這個矛盾導致我們產出這樣不願被人提起的成果,會產出如此強烈否定自我的自尊。
台灣的社會科學系所,通常預期學生會三年畢業,而這等於是預設學生用一年,最多一年半就可以寫出他的畢業論文。但是,一年可以作多少事情?說真的其實不是很多,寫一兩篇跟隨前人的問題意識、然後提出自己解決方案、然後操作一次的journal article應該沒問題,但是要寫一本有自己的問題意識、全面的文獻探討,前後約四章左右的專書?這根本是緣木求魚。
當然,確實有少數人做到,有的成果也還很驚人。但問題是這樣的人多嗎?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真的都是三年準時畢業嗎?還是他們是用額外的時間逼出論文品質來達成系所的要求?讓我講白一點:要求學生在一年之內寫出一本專書,那根本就是要學生作一個選擇:1.)要學生寫一本爛書交差、2.)要學生自願多留一年,以交換論文品質。
我之前有聽過有老師說,學生要「對得起自己」,那這本質上就是變相的剝削。學生來念研究所,如果沒有要念博士,那本質上碩士學位就是學校拿文憑去跟學生換他的研究成果加學費這麼一回事而已;那麼今天學校提供的這張學位在職場上值多少錢,就意味著學生應該要拿多少的學費跟研究成果去交換不是嗎?那在好久以前,那個碩士文憑相對值錢的年代,把碩士班學生就當成博士班學生來要求,那還勉強說得過去。可是問題是現在的碩士文憑遠不如當年,學校本來就不應該還要我們拿出跟以前同樣的東西去跟它換文憑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職場上對年紀的要求越來越嚴苛,現在的碩士班學生,如果還晚一年畢業,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將會丟掉更多。那麼這批不繼續念博士的碩士班學生是要怎麼活?日後進入職場一定會後悔,當初幹嘛要跑來念社會科學的研究所。
使用過時的標準來要求現代的學生,不僅會傷害到學生,更傷害到整個知識社群。
由於學生被要求要「寫一本書」,所以學生當然也就設計了「寫書的研究計畫」。結果因為學生的時間與大腦都不夠,因而沒有夠厚實的資料與理論基礎,又為了應付頁數,結果就寫出一篇又一篇大而無當的畢業論文。當學生的人,看到自己寫出這種東西也是很幹,可是他們其實也沒有路可以選,畢竟他們不可能為了這一個東西而放棄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這樣的成果,對學生、對整個學群,都是莫大的傷害。學生品質低劣的畢業論文,會讓學生低估寫專書需要的準備與實力,久而久之社群裡面的專書品質下降,社群也不會有典範革命的可能。而畢業論文的品質低劣,除了損傷學生當初對自己的期待以外,對知識學群來說,這樣的成果甚至連「資料」這一層級的知識都無法積累,因為這些論文的品質,往往差到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浪費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唯一的成果就是砍了一堆樹、創造一些破壞環境的GDP。這樣子是何必呢?
為什麼要讓學生寫出100頁的文章,結果真正值得參考的內容不到20頁的東西?為什麼不要讓學生一開始就直接寫20頁就好?我們這樣等於是默許、甚至暗示學生去灌水。全天下還有比這樣還要糟糕的教育培訓體制嗎?這會從小就讓學生就自覺寫爛文章、灌水是很合理的習慣耶。如果不相信我的話,你就問問你自己,你自己寫的碩士論文、或是你指導出來的碩士論文,真的能夠啟迪、感動你的下一代,鼓動他們往前走嗎?
這個問題在對碩士論文要求,明顯高於其他學科的社會學又特別嚴重。要求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因為錯誤的制度,反而讓立意良善的動機變成摧殘社群生命力的共犯。
當台灣多數社會科學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都是垃圾的時候,那問題絕對不在個別學生的心態上,絕對是整個制度根本就有問題。畢竟當絕大多數學生入學時都充滿抱負與理想、其畢業論文卻都是這副德行的時候,要反省的人絕對包括課程設計、以及制訂訓練計畫的制度訂定者。
那該怎麼辦?
我認為,在這個絕大多數研究生都希望三年可以離開(其實是兩年半才是常態)的時局,我們就必須設計一套可以讓學生在三年之內可以拿到碩士、同時又可以產出一定研究品質、足以積累學群知識的制度。
我這一個世代的人,大概還是可以靠著一定的專業認同來維繫我們的畢業論文品質,但是我強烈懷疑這樣的專業認同在下一個世代中還會存在。因為他們面臨的職場環境肯定比我們這一代還要惡劣,這會讓他們用更務實的角度去思考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的差異。如果我們還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下一代,就必須承受入學人數以及學生素質將會快速降低的事實。
菁英教育|上海托福培训|上海雅思培训|遊學|托福|多益|IELTS|TOEFL|TOEIC|雅思|SAT|上海SAT培训|上海SSAT培训|日本打工度假|日語」就開始討論才行
留言列表